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0 -> 魅力金凤 -> 经济发展
丰登镇里的丰登光景
2024-04-22 16:55:54   
2024-04-22 16:55:54    来源:银川晚报

民俗特色展示街。

润丰村里搞起乡村旅游。

特色民宿。

丰登镇设施农业让村民季季有收成。

  春日的田畦间,处处是农忙耕作的喜悦。穿梭在金凤区丰登镇的乡村小道,幸福生活像一首缭绕在农家巷道的歌,婉转动听、生生不息。二十多年来,丰登镇村民用勤劳双手织就着新时代小康村的幸福画卷,让五谷丰登的佳话洋溢在农家大院,缭绕于田间地头。

  丰登之名

  源于五谷丰登的守望

  说起丰登镇的由来,似乎绕不开五谷丰登的夙愿。据《银川历史地名考》记载,明洪武间始筑此屯堡,以百户雷福领之,故名雷福堡。之后,到了明万历年间(1572~1620 年),此地粮食大丰收,取五谷丰登之意,改名丰登堡。自此,五谷丰登的美好夙愿,就深深镌刻于这片沃土。

  金凤区档案馆馆长赵东霞介绍,清初丰登属宁朔县,到了民国二十六年(1937 年)划归宁夏县。民国三十年(1941 年)属贺兰县第九乡。1949 年后几经变动,于1955年改为丰登乡。

  行政区划的版图日新月异。后来,丰登乡历经沧桑,先后并入解放乡、红旗人民公社、丰登公社。1983年,丰登由公社改为乡。2002年11月,随着行政区划调整,丰登乡从贺兰县析出,划归金凤区管辖。

  2017 年8月,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的314户1323位村民搬迁至丰登镇,新的移民村被命名为润丰村。丰登镇各行政村村名与五谷丰登的夙愿密切相关。联丰、新丰、永丰、和丰、润丰……五谷丰登的守望自古沿袭至今,地名最好地承载了村民们的朴素祈盼。

  水利富民

  丰饶之地话丰收

  1992年,25岁的王利波进入彼时还是贺兰县丰登乡水利工作管理站工作。无论是从乡政府到县城,还是从乡政府到郊区,王利波都要穿过连片的湖泊湿地。“东临唐徕渠,周边有小西湖环绕,水利灌溉基础也好,地势低洼,所以丰登镇一带一直都是农业重地。”

  王利波亲历了丰登镇农田水利建设的年月。从最初的粗放式土渠到后来的水泥砌护,再到如今的自动化喷灌,农田水利建设提质加码,丰登镇也从最初的粗放式农业升级成为现代化农业。

  “南边的西新村种了大面积蔬菜直供城区,联丰村、新丰村种了大量小麦、玉米、水稻,永丰村建了不少果园,联丰村养了鲤鱼、草鱼、鲫鱼。黄河水流过的地方,农民种啥成啥、养啥活啥。”王利波细数着记忆中的丰登光景。

  2017年,随着润丰村的建设发展,设施农业开始走入普通村民的生活。移民们从半子沟村搬到润丰村,润丰之年自此开启。从只种地养牛到温棚种菜种瓜,设施农业改变了一年三季的种植短板,季季有收成的喜悦散落在温棚园区间。

  忆苦思甜润丰村里有盼头

  在老家半子沟村,村民马兴花家一年四季吃不上绿色蔬菜,家里偶尔种些小葱就是生活最好的调味品。改善伙食就是变着花样做洋芋。洋芋包子、洋芋饺子、洋芋擦擦……马兴花年少时,对生活的最大希望就是碗里除了洋芋还能多出几片白菜。那是母亲用洋芋换钱买来的白菜。有了这些白菜,一家人猫冬,碗里除了洋芋饭,还有白菜可以调剂。

  “家里种的小麦、胡麻、玉米都是自己吃,就只有洋芋能换点钱。一到农忙时,女娃就不能上学了,要等家里农活干完了才能去上学。”马兴花兄弟姐妹四人,排行老二的马兴花时常望着哥哥上学远行的路羡慕不已,她要一边照顾弟妹,一边帮家里干活。

  直到十二岁,马兴花才上了一年级。苦涩在她脸上拂过,“老家重男轻女思想重,再说上学山路也远,家里都不放心女娃一个人走山路。”

  回忆苦涩,今昔珍贵。搬到润丰村,已经身为人母的马兴花看到了真正的希望,一家人分了四亩地。土地流转后丈夫在外打工,马兴花当起了村委会副主任。眼见着哗哗的黄河水淌进庄稼地,樱桃、草莓、吊瓜等高端果蔬赚上了钱,一家人坐等土地分红,马兴花难掩内心激动。

  “孩子们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,啥都不用操心……”幸福之于马兴花,就是孩子有学上,日子有盼头。

  思想进步丰登光景更绵长

  马兴花的故事是个缩影。丰饶之地的幸福生活,在妇女身上有着最直观的呈现。

  在丰登镇工作了20多年的镇干部曹艳玲感受深刻。2009年,曹艳玲调入丰登镇政府计划生育站工作。男人在外务工,女人在家看娃,是很长一段时间农村生活的家庭现状。

  “那时候农村妇女除了围着锅台转就是围着孩子转,我们一动员做相关身体检查,妇女们都很排斥,羞于走进妇科门诊。”曹艳玲说,身体只有疼得受不了了才战战兢兢走进卫生院,妇女们对如何真正爱自己没有太多感悟。

  随着外出务工妇女越来越多,越来越多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也得以进步。在丰登镇卫生院的中医馆里,前来按摩艾灸的妇女络绎不绝。在温棚园区,妇女们干活聊天的话题,也从谁家几个娃、几亩地,慢慢变成了去城里买个耳坠子、去镇上买个新裙子。爱自己,在这些妇女的寒暄唠嗑中越来越清晰地呈现。这样的变化,是辛勤耕耘、织就幸福的真实注解。(记者 陈玲 文/图)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